中外著名景点介绍.网址

景区介绍

中山公园位于西二环以西,石获北路北侧,于1999420日开工建设,同年10月建成开放。中山公园占地面积12公顷。种植各种乔、灌 木21个品种1750棵,草坪6.4万平方米,绿篱2940延长米,绿地率为78%。中山公园为省会西北部一座面积较大的封闭式公园,它将丰富的燕赵历史文化与园林造景融合,集山、崖、石、林、泉、溪、亭等景观为一体。园内有占地30亩的人工湖,湖内有三个小岛,组成巧夺天工之美景。主要景点有:先秦历史、太行风情、聚翠群芳、童趣天然等,充满了现代人文主义特点。

代表景点

社稷坛

社稷坛,俗称五色土。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

社稷坛是按《周礼》“左祖右社”的制度建造的,它的内外坛垣与故宫东侧的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左右对称。社,代表土神,稷,代表谷神,坛身为汉白玉砌筑的三层方台,上铺的五色

土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五个方位填实,作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象征。土台中央方形石柱,称为“社主石”或“江山石”,表示皇帝“江山永固”。

明清两代皇帝每年二、八月都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

唐花坞

始建于1915年,1936年就原址重建。本作煻,为用火烘焙之意。指水边建筑。唐花坞即为邻水的花卉温室。重建后的唐花坞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檐,顶。平面为燕翅形,当中部分做成重檐八方亭形式。整个建筑古朴庄重典雅。

唐花坞是公园一年四季陈列各种名贵花卉,举办专题花展的地方。

习礼亭

清朝时此亭设在鸿胪寺内,后来移到礼部。是各地文武官吏用来熟悉、演习朝谒皇帝礼节仪式的地方。1914年移到本园。

来今雨轩饭庄

来今雨轩饭庄始建于1915年,原址建在内坛墙东南角,是为了方便公园董事会活动而兴建,1990迁至杏花村新址,总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

孙中山铜像

位于“保卫和平坊”正北处,铜像高3.4米,重1.8吨。基座高1.6米,为黑色大理石贴面。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鎏金题字。纪念铜像是19833月由54位北京市政协委员提案,为纪念孙中山逝世六十周年而立。经北京市委批准,1985年初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决定推荐市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竹韶主持设计,北京机电研究院铸造所铸造。基座制作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铜像广场绿化由北京园林设计所设计,中山公园施工。19861112日举行了落成揭幕式。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等领导人,与专程从海外和港澳归来的孙中山先生家属10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铜像为孙中山站立姿势,气势雄伟,神态非凡,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表现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民主革命家的领袖风度。

保卫和平坊

原名“克林德碑”,建于1901年,19006月间,我国义和团群众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19019月,清政府同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了在遇害处所竖立铭志之碑的卖国条文,不久便在东单建立了克林德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1919年将其移建此处,改名公理战胜坊。

1952年,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友好会议,决定将此坊改名为保卫和平坊。保卫和平四个字为郭沫若同志所提。

蕙芳园

位于内坛西北角,其原址是公园的育花温室区,为弘扬中国兰花文化以观赏兰花为主的蕙芳园。蕙芳园1988年动工兴建,19909月开放,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6平方米。蕙芳园的建设,既体现了中国园林景观的民族特色,又突出了兰花为主的特点。该园设计采用封闭式的造园手法,用竹和松篱分隔空间,通过地形变换,植物疏密,造成一个空谷山幽,茂林修竹,萦绕曲折,清雅静谧的自然景观。景区分为4个部分。一区从入口至柴门以南为序幕区,40米长的竹林,曲折蜿蜒,引导游客寻芳探幽。二区是入柴门往北至四合院以南为主景区。以黄土铺垫成小丘陵地貌,用山石造成山势,遍植各种植物,起伏错落,层次分明。三区为展览区,是一组北方民居形式的四合院。南北房各5间,东西房各3间,硬山黑瓦卷棚屋面。南房明间门楣上悬挂着朱德委员长题写的兰室匾额,院中置太湖石1座。四区为育花区。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君子”,北方很少养植。中山公园从1959年开始从上海购进兰花,并聘请诸涨富为公园养育兰花。自此,公园开始了大批量养育兰花的历史。其间得到了朱德委员长的关心与指导。他不仅多次亲临公园赏兰,与园艺职工交流心得,还于1960年公园建南兰室时应约题写匾额。在几代园艺职工的悉心培育下公园兰花品种日益丰富,每年举办兰展,成为众多兰友赏兰、咏兰的首选场所。

古柏

公元十世纪,北京曾是辽王朝的陪都“南京”,这里是当时都城东北郊外的“兴国寺”寺址。这几棵古柏就是辽寺的遗物。其中干周最大者,达一丈九尺多。

兰亭八柱亭

原为圆明园遗物。亭中石碑刻有兰亭修褉图,一面刻有清乾隆皇帝诗句。

亭中八柱上,分别刻有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摹写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诗及明代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清高宗、乾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墨迹。这些碑刻笔法刚劲有力,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佳作。现八柱上所字迹虽已风化,但有碑帖流传于世。

愉园

位于内坛东北角,占地面积7230平方米,建筑面积614平方米。1980年为扩大公园游览面积,将内坛东北角的育花温室迁到天坛花圃,就地修建这一主题景区。这里是供游客观赏名贵金鱼的园林景区,因谐音故取名愉园,意谓赏鱼之园。整个景区坐北朝南,前部为庭院绿化区,中部为园林建筑金鱼观赏区,后部为金鱼养殖区。建筑为民族形式,采用中轴线两侧均衡式布局,前面正中为重檐蓝琉璃瓦屋面八方亭,东面为单檐筒瓦屋面正方亭,西面为单檐筒瓦屋面长方亭。三亭均悬亭额,东亭倚霞,西亭流云,中亭览粹,由著名书法家陈叔亭书写。三亭以38间半壁廊相连,廊上嵌有金鱼展窗34个,内镶衬玻璃缸展金鱼供游客观赏。廊东端壁上嵌有愉园小记石刻一方。廊中、东、西建垂花门2座,东为双垂花门,西为单垂花门。廊前正中有观鱼池,长14米,宽7米,周设围栏,以青白石筑成,取名乐泉,池内放养金鱼、锦鲤。廊后为饲养室。

愉园西邻中山堂,北倚音乐堂,远望五凤楼,东衬古柏苍松。整个园子古色古香,庭院内遍植花木,绿草,环境清静,令人心旷神怡。中山公园饲养、陈列金鱼始于1915年,是全国第一个陈列金鱼的公园。最初是公园董事捐献,由祖上曾在清宫养金鱼的师傅饲养。1917年规模扩大,添置了水泥鱼池,购买金鱼饲养,到1987年撤展时已有34个品种1200尾。中山公园的金鱼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槐柏合抱

这棵槐树生于柏树树干的裂缝处,两棵树合长在一起,天然形成,被称为“槐柏合抱”。它是我园一处有趣的植物景观。

宰牲亭

宰牲亭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为祭祀时屠宰牲畜处所,故名打牲亭、宰牲亭。此亭为重檐歇山黄琉璃瓦屋面,建筑面积143.7平方米。明清时期,亭北、西、南有矮墙,与内坛墙相接。北有宰牲院门,为歇山黄琉璃瓦屋面。亭南有奉祀署用房,东、西房各3间,水井1口。亭周围墙及奉祀署用房因残破不堪于1914年建园时拆除。古井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六方形,井口、水井盖板为青白石砌筑,井水供祭祀时清洗、蒸煮祭物用。

水榭

唐花坞南面的区域为水榭景区。水榭建于1916年夏秋间,在唐花坞前一片荷塘南岸建北厅3间,东、西厅各建3间,环厅内外建游廊,均为砖木结构,卷棚筒瓦屋面。南面建垂花门1座,左右筑花墙,独成一庭院。北厅地基一半座于水中,有地下室2间,北半部环厅游廊以水泥柱墩支架于水面之上,为三合院式水榭。1928年春,将南面垂花门及花墙拆除,增建南厅5间,歇山式灰瓦顶,砖木结构,内外走廊,四面厅房与廊连接,扩建工程于192810月竣工,建筑面积818.7平方米。外廊南面沿廊柱设坐凳,东、西、北三面沿外廊柱设靠栏坐凳。原公园董事恽宝惠曾手书“水榭”匾额,现已摘除。

由水榭向西侧是一座用山石堆就的小丘陵,小山东面山脚下有六角亭一座,单檐攒尖,水泥地面,柏木为柱,紧邻山腰朝阳的山坳处,坐西朝东,取名为“迎晖亭”。沿石阶而下一座青石桥与小岛相连,此桥取名为“听雨桥”。

小岛上建有一座“工”字型建筑,现称四宜轩。原有房舍4间,砖木结构,硬山黑瓦顶。1919年夏改建时与后檐衔接横建房屋3间,整组建筑面积38.20平方米。据朱启钤先生讲,建园时此处供奉关帝,故称关帝庙,原供神像6尊,关云长面西坐在中央,周仓站在近侧,下边侍立左右的是其部将关平、赵累、王莆、廖化。

神厨、神库

位于五色坛西南角。神厨、神库各5间,神库在南,神厨在北。台明高0.36米,共678平方米,均为悬山黄琉璃瓦屋面,金龙枋心旋子彩画。神库用于安放太社、太稷神牌、神龛及有关各种陈设、祭器等物品。每到祭祀时,将神牌请出,将各种陈设、祭器、案桌等按位次安放在五色土坛上,祭祀后收回安放原处。神厨为制作祭品的处所,并存放各种厨具。

景区布局

走进坛门,眼前是一条绿色的林荫道,周围遍栽果树。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认为,五行乃是万物之本。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来全埋,1950年已移去。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皇帝把社稷看作为国家的象征,并自认为受命于天,为了祈祷丰收,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来此祭祀,凡遇出征、打仗、班师、献俘、旱涝灾害等也要到此祈祷举行仪式。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这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为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社稷坛外西南面,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

社稷坛东边,环境清静,称长青园,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松柏苍翠,杉竹相映中,点缀着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等景点;西边的唐花坞是培育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一年四季万紫千红,春意盎然。这里还有迎晖亨、兰室、水榭、四宜轩、春明馆、绘影楼等建筑。

此外,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1917年迁来的。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1915年从清代礼部衙门移来的习礼亭,原建于鸿胪寺内,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臣朝谒皇帝习礼之地。

公园后部植一片柏树林。筒子河上可划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与故宫相辉映,波光楼影,景色如画。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有一座中山公园,旅居这里的华人、华侨和学子们的强烈的怀乡之情,从山水、林桥、路廊中折射出来。中山公园坐落于温哥华市中心东部,紧靠唐人街,与中华文化中心毗邻。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外建造的第一个全景中国古典式花园——苏州园林的再现。公园始建于19853月,1986424日正式开园,由中国苏州52位专家组成的承建队在建筑师王祖欣和冯小麟先生的带领下,同温哥华建筑师韦亚祖和布景师邓云密切配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建成此园。中山公园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来自中国,如玲珑光洁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木制工艺品,各式各样的花格窗、假山石,铺曲径、小路用的鹅卵石等。

中山公园中有中国古典花园应包括的亭、台、楼、阁四部分,花园的设计反映着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崎岖对平坦,明对暗,大配小,刚柔相衬。园内既有铺满睡莲的平静湖面,又有小桥下的潺潺流水。花草树木中,松、竹、梅尤为显赫。前人赋予它们坚贞、正直、友爱的品格,给后人以美好的启迪。山石凸凹,崎岖有致,小径石阶,参差不平。雕刻着花鸟虫草的长廊又直又齐,水榭与亭台的地面又方又正。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公园虽小,但由于建筑师的构思巧妙,使人在游览时,有一种景景连绵,“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每当夏日的夜晚,在水榭对面的华枫堂,常有中国民乐演奏会。一曲《春江花月夜》,在水色山光的映衬下,将人们引向遥远的过去,带向大洋彼岸,让人如醉如痴。

1993年底时,孙中山先生铜像被隆重地矗立在公园门口。中山先生半身铜像连同青黑的花岗岩基座,高约3 米。他神情庄重,目光深邃,令人肃然起敬。铜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刻家曾竹韶教授雕塑,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赠送。铜像揭幕典礼那天,加拿大政府代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及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出席了仪式,并分别致词:孙中山的名字与中华民族同在;中山先生的铜像与温哥华的华人们的同在;中山先生的思想与世界和平与进步同在。

交通指南

公交:乘151022529099205728、专1、专2路在天安门西站下,向东步行2分钟;乘5路在西华门站下,路东侧向南步行5分钟。

地铁:乘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B口出,向东步行1分钟

自驾:可行驶至南长街的公园西门,门前有收费停车场,限18:00之前,有约30个车位

精品留言留言